遷斥
成語(Idiom):遷斥(qiān chì)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他人的過分挑剔和指責,以及對他人的不容忍和排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遷斥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遷指責備、挑剔,斥排斥、不容忍。遷斥表示人們對他人的過分挑剔和指責,以及對他人的不容忍和排斥。這種行為常常表現為對他人的缺點和錯誤過分放大,忽視他人的優點和努力。遷斥是一種不利于人際關系和社會和諧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遷斥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對他人的挑剔和指責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遷斥來描述某人對他人的過分吹毛求疵、苛責挑剔的行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對他人寬容和包容,不要過于挑剔和排斥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遷斥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魯周公世家》。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周公旦對魯國的公子糾(即魯穆公)非常寬容和包容,而其他大臣卻對公子糾的過錯進行了嚴厲的指責和排斥。周公旦認為公子糾只是犯了一些錯誤,應該給予改正和寬容的機會,而其他大臣卻對公子糾的錯誤非常嚴厲地批評和指責。最終,公子糾因為無法忍受其他大臣的遷斥而離開了魯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過分的挑剔和指責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分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遷斥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同事的工作總是遷斥,從來不肯稱贊一句。
2. 她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過高,經常對他們進行遷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和“挑剔”、“指責”、“不容忍”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遷斥這個成語。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用手指向他人,并表現出不滿的神情,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遷斥相關的成語,如“吹毛求疵”、“苛責挑剔”等,以豐富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遷斥我寫字不認真。
2. 初中生:同學們對新來的同學進行了遷斥,讓他感到很難過。
3. 高中生:班里的學霸總是遷斥別人的答案,讓其他同學很不開心。
4. 大學生:在大學里,大家應該互相包容,不要遷斥他人的不足。
5. 成年人:我們要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待他人,不要遷斥別人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