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
基本解釋
(1).禮敬賓客。《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tǒng)詔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八曰禮賓。” 鄭玄 注:“禮賓,賓客諸侯,所以示民親仁善鄰。” 賈公彥 疏:“天子待朝聘之賓,在下皆當禮於賓客。” 王安石 新義:“禮賓,則所以接外也……馭以禮賓,則民知交際當以禮。”《國語·晉語四》:“禮賓矜窮,禮之宗也。”
(2).謂司禮賓之人。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王子亦凝目縮臂數(shù)四,竟伏不勝,迴謂禮賓曰:‘此第幾手?’答曰:‘其第三手也。’”
成語(Idiom):禮賢下士
發(fā)音(Pronunciation):lǐ xián xià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尊重有才德的人并對他們表示禮貌,對待普通人要友善謙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賢下士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價值觀,強調(diào)對有才德的人表示敬意和尊重,并以禮貌對待他們。同時,也強調(diào)對待普通人要友善和謙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賢下士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謙虛、尊重他人的美德。在社交場合、學校、工作場所等地方,我們可以用禮賢下士來提醒自己和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才華和品德,并以禮貌的方式對待他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賢下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這句話強調(diào)了對有才德的人要以禮相待,并將他們作為朋友,以幫助他們進一步發(fā)展自己的美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賢下士是由“禮賢”和“下士”兩個詞組成的。其中,“禮賢”表示尊重有德才的人;“下士”表示對待普通人要友善謙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遵循著禮賢下士的原則,所以在公司里受到了廣泛的尊重。
2. 這位領導不僅對待上級禮貌周到,對待普通員工也非常友善,真是個禮賢下士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禮儀”和“賢人”這兩個詞相關聯(lián)來記憶這個成語。禮儀表示禮貌,賢人表示有才德的人。因此,禮賢下士可以理解為對有才德的人表示禮貌,并對待普通人友善謙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其他價值觀和成語來進一步了解禮賢下士的背景和意義。例如,可以學習關于孝順、尊重長輩的成語,如“孝敬父母”、“尊師重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會禮賢下士,對老師要尊重,對同學要友好。
2. 初中生:我覺得禮賢下士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尊重有才德的人,也要對待普通人友善。
3. 高中生:在學校里,我們應該遵循禮賢下士的原則,尊重老師和優(yōu)秀的同學,也要友善謙虛地對待其他同學。
4. 大學生:禮賢下士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我們應該尊重有才德的人,并以禮待人,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