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尼
基本解釋
亦作“ 芻泥 ”。喜鵲。 宋 許顗 《彥周詩話》:“記人作《七夕》詩,押‘潘尼’字,眾人竟和無成詩者。僕時不曾賦,后因讀藏經,呼喜鵲為芻尼,乃知讀書不厭多。” 宋 蘇軾 《法云寺禮拜石記》:“聞我佛修道時,芻泥巢頂,霑佛氣分。” 清 曹寅 《鴉鳴歌》:“東門鸜鵒還飛逐,枝上芻尼不出城。” 陳去病 《自居庸關南騎行入口漫成》詩:“多少芻尼頻報喜,防秋應莫動悲笳。”
成語(Idiom):芻尼(chú ní)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n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草木的茂盛和繁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尼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芻”指草的茂盛,“尼”指木的繁榮。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草木茂盛、繁榮昌盛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芻尼常用于描述自然界或事物的繁榮和茂盛。可以用來形容花草樹木茂盛的景象,也可以用來形容事業或生活的興旺和繁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芻尼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巷伯》中的一首古代詩歌中:“有芻有梁,倉庚于桑。”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充滿生機和繁榮的場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后來,芻尼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的繁榮和茂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芻尼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芻”和“尼”都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天來了,大地上一片芻尼,生機勃勃。
2. 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商業區一片芻尼。
3. 農田里的莊稼長得茂盛,一片芻尼的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芻尼的發音“chú ní”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草地上長滿了茂盛的草木,形成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自然景物、生活繁榮相關的成語,如“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春天來了,草地上一片芻尼,花兒都開了。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商業區一片芻尼,人們生活得很富裕。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學校里一片芻尼,同學們都松了一口氣。
4. 大學生:這個行業競爭激烈,只有不斷學習進步才能在市場上一片芻尼。
5. 成年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的事業終于取得了一片芻尼,感到非常滿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