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漸
基本解釋
謂樹木向上生長。語出《易·漸》:“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后因以“木漸”比喻君子以道義為根基,德業日新。 漢 揚雄 《法言·學行》:“請問‘木漸’。曰:‘止於下而漸於上者,其木也哉!亦猶水而已矣。’” 李軌 注:“止於下者根本也,漸於上者枝條也。士人操道義為根本,業貴無虧;進禮學如枝條,德貴日新。”
成語(Idiom):木漸
發音(Pronunciation):mù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逐漸變得冷漠或不關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漸是由“木”和“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木”表示木頭,比喻心靈變得遲鈍,不再敏感;“漸”表示逐漸,表示這種變化是漸漸發生的。木漸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指的是人的心靈逐漸變得冷漠或不關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漸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的心靈變化,特別是在面對困難或逆境時,逐漸變得冷漠、不再關心他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生活中經歷了一些打擊或挫折后,逐漸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熱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木漸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后漢書·卷十六·劉二牧傳》:“心決如木,漸無所感。”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心靈變得像木頭一樣遲鈍,逐漸失去了感受力。后來,人們將其作為成語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個熱心腸的人,但是經歷了那次失敗后,他變得木漸起來,對周圍的人和事都不再關心了。
2. 長時間的痛苦和困境使他的心靈逐漸變得木漸,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份熱情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木漸這個成語可以聯想成“木頭漸漸”,表示一個人的心靈變得像木頭一樣遲鈍。可以想象一個木頭的形狀,然后想象它逐漸變得冷漠、不關心周圍的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研究其他描述人的心靈變化的成語,例如“冷若冰霜”、“心如止水”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的情感和內心的變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心變得木漸了,再也不和我們一起玩了。
2. 初中生:經歷了那次失敗后,他的心靈逐漸變得木漸,不再關心學習了。
3. 高中生:這個社會的競爭讓很多人的心靈變得木漸,不再對他人的困境感到同情和關心。
4. 大學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我們要警惕自己的心靈不要變得木漸,要保持對他人的關心和同情。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木漸”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