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書
成語(Idiom):附書
發音(Pronunciation):fù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書信或其他文件中附加一些額外的內容或說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附書”源自于古代寫信時的一種附加行為。古代人們在寫信的時候,常常會在信中附上一些額外的內容或說明,以使收信人更好地理解信件的內容。因此,“附書”成為了一個表示在書信或其他文件中附加額外內容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在書信或其他文件中附加額外內容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在某種情況下提供額外的信息或解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京夢華錄》是明代作家張岱的一部筆記小說。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寫信時,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特意在信中附上了一本書。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并形成了成語“附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在信中附上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以便你更好地了解情況。
2. 他在申請信中附上了自己的簡歷和推薦信,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在書信中附上一本書,以增加信件的內容和解釋。可以想象自己寫信時,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特意附上一本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寫信相關的成語,如“披露底稿”、“批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作文中附上了一幅插圖,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我的故事。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在作業上附上了一些參考資料,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作業。
3. 高中生(16-18歲):為了增加論文的可信度,我在論文中附上了一些相關的研究報告。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我在畢業論文中附上了一本參考書籍的詳細分析,以支持我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