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覺
成語(Idiom):罔覺(wǎng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wǎng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罔覺指不知道,毫不知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罔覺是由動詞“罔”和名詞“覺”組成的成語。其中,“罔”表示沒有,沒有的意思;“覺”表示意識、知覺。罔覺的含義是指對某事情毫不知情,完全沒有察覺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罔覺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種事情完全沒有察覺到或者不知情,通常用于貶義。例如,當某人被朋友背叛后,他可能會說自己對朋友的真實面目毫無罔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罔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西游記》中。在故事中,孫悟空被佛祖菩提老祖收服后,菩提老祖給他起了一個法名叫“孫悟空”,意為“覺悟的猴子”。而孫悟空在壓服了妖魔之后,卻沒有完全覺悟到自己的錯誤,仍然有一些不良習慣。因此,人們就用“罔覺”來形容一個人沒有完全覺悟到自己的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行為毫無罔覺,不知道自己已經傷害了很多人。
2. 她對他的真實意圖完全罔覺,被他騙了很多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罔覺”與“完全不知道”聯系起來,因為罔覺的含義就是指完全沒有察覺到某件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罔覺相近的成語,如“不知者不罪”、“糊涂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罔覺到自己的書包里還有一本書沒有帶回家。
2. 初中生(14歲):他對班級里的八卦完全罔覺,不知道同學們都在議論他。
3. 高中生(17歲):她對他的暗戀毫無罔覺,一直把他當做普通朋友看待。
4. 大學生(21歲):我罔覺到自己的手機被偷了,直到回家才發現。
5. 成年人(30歲):他對公司內部的變化完全罔覺,直到被裁員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