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性
基本解釋
◎ 成性 chéngxìng
[by nature;become sb.'s second nature] 形成某種習性、癖好
侵略成性
英文翻譯
1.by-nature; become sb.'s second nature
詳細解釋
(1).天性。《易·繫辭上》:“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朱熹 本義:“成性,本成之性也。”
(2).成其天性。《漢書·董仲舒傳》:“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下務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3).形成一定的性格、習慣。《宋書·明帝紀》:“ 子業 兇嚚自天,忍悖成性。”《古今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雖承司戶不棄,但下官夫婦,鐘愛此女,嬌養成性,所以不舍得出嫁。” 柳青 《狠透鐵》:“忠厚成性的老漢又覺得這樣不好,何必和他們斗氣呢?”
成語(Idiom):成性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x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種習性或性格特征已經形成并難以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性是指一個人或事物的某種習性或性格特征已經形成并難以改變。它強調了一種固定的、根深蒂固的特點或傾向,通常是指不好的方面,比如壞習慣、惡劣的行為、頑固的態度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性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物已經養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或性格特征,往往表示該習性或特征難以改變。可以用于諷刺或警示某人的不良行為已經成為其固定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性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據記載,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曾經說過:“人性惡而道善者,天下未有也。故曰成性。”意思是人的本性是惡的,而能夠修養自己的人并不多見。后來,成性這個成語就逐漸形成并廣泛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成”表示形成,第二個字“性”表示習性或性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愛撒謊,現在已經成性了。
2. 這個人一旦發脾氣就變得非常暴躁,已經成性了。
3. 她對待工作非常敷衍,已經成性了,沒法改變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性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像是一棵樹,成長到一定程度就難以改變,就像樹木一樣成性。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參考相關的故事、典故。還可以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或參加成語比賽來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天到晚玩游戲,已經成性了,放學后從來不做作業。
2. 初中生:她對待學習從來不認真,已經成性了,老師再怎么勸也沒用。
3. 高中生:他總是遲到,已經成性了,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