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條
成語(Idiom):擺條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t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身體或物體傾斜或擺動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擺條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物體傾斜或擺動的樣子。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姿勢或動作,也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狀態或運動。擺條通常用于貶義,表示不穩定或不規矩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擺條常常用于描述人的不端正的姿勢或不規矩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描述物體的不穩定或搖晃的狀態。例如,當一個人站立不穩或走路搖晃時,可以說他擺條;當一個物體搖擺不定或傾斜時,也可以說它擺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擺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中,在第二十五回的描寫中,描述了賈寶玉等人在船上游玩時,船身晃動的情景。后來,擺條成為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傾斜或擺動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擺條的結構是“擺”+“條”,其中,“擺”指傾斜或擺動,“條”表示一種形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搖搖晃晃,整個人都像擺條一樣。
2. 這個桌子搖晃得很厲害,像是一個擺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擺條”聯想成一個人站立不穩或走路搖晃的樣子,或者把它聯想成一個物體搖擺不定或傾斜的樣子。可以在記憶時想象這些場景,幫助記憶“擺條”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身體姿勢或物體狀態相關的成語,例如“站不住腳”、“搖搖欲墜”等,可以擴展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走路的時候總是擺條,像個醉漢一樣。
初中生:風一吹,樹枝就像擺條一樣晃來晃去。
高中生:他的態度擺條,不像是一個負責任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