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伏
成語(Idiom):匍伏(pú f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pú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動物低頭俯身,身體彎曲蜷縮的姿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匍伏是指身體向前彎曲,俯伏在地面上,形成彎曲蜷縮的姿勢。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在恐懼、敬畏、屈服等情況下的姿態(tài)。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匍伏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面對權(quán)威、強大勢力或恐懼時,選擇屈服、低頭的姿態(tài)。也可以用來形容動物在面對敵人、危險時,采取蜷縮的姿勢,以躲避威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匍伏這個成語的起源源于《詩經(jīng)·小雅·鶴鳴之什·匍匐》一詩,詩中描述了鶴在湖邊匍匐的情景。后來,這個詞語也被用來形容人或動物的類似姿態(tài)。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匍伏是一個動詞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他聽到上級的命令時,他不得不匍伏在地,表示屈服和順從。
2. 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他們選擇匍伏在地,以躲避敵人的攻擊。
3. 孩子們看到老師生氣了,都匍伏在地,表示自己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匍伏”拆分為“匍”和“伏”兩個字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蜷縮成球,低頭俯身,形成匍伏的姿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匍伏相關(guān)的成語,如“匍匐”、“伏地”等,來拓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生氣了,我們都匍伏在地,表示我們知道錯了。
2. 初中生:在戰(zhàn)爭中,士兵們會匍伏在地,以躲避敵人的子彈。
3. 高中生:面對強權(quán),有時我們不得不匍伏在地,但我們的內(nèi)心依然是堅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