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曹
基本解釋
(1).郡守的屬吏。《漢書·循吏傳·龔遂》:“數年,上遣使者徵 遂 ,議曹 王生 愿從。”《南史·崔慧景傳》:“徧游公卿,仕至 揚州 議曹從事。”
(2).官署名。掌言職。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近在議曹,共平章百官秩祿,有一顯貴,當世名臣,意嫌所議過厚。” 唐 道宣 《敘任道林辨周武帝<除佛法詔>》:“今圣上允可,議曹奏決,上下含和,定無異趣。” 明 李東陽 《次青谿歲祫享韻》:“祧廟有靈歸祫祭,議曹無力預官寮。”
成語(Idiom):議曹(yì cáo)
發音(Pronunciation):yì c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議曹指的是在官場上討論公事、商議政策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議曹是一個古代的官場用語,曹指的是官署,議指的是商議、討論。議曹的意思是在官場上進行討論、商議政策。這個成語強調了官員們在公事上的交流和合作,以達到更好的決策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議曹一詞常用于描述政府、組織或團體內部的會議討論,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們在重大事務上集思廣益、共同商議決策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記載,西漢末年,王莽擔任御史大夫,他常常與其他官員商議政策,以便更好地治理國家。因此,議曹一詞就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議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們經常召開議曹會,以便更好地決策。
2. 在團隊中,我們應該多開展議曹活動,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議曹的發音“yì cáo”與“一草”進行聯想,想象官員們在討論政策時坐在一起,面前放著一片茂盛的草地,象征著他們的合作和共同目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了解古代官場的組織和職位體系,以更好地理解議曹的含義。
2.學習其他與政府、組織內部討論相關的成語,如“參商”、“群策群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組織我們開展議曹活動,讓我們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2. 初中生:班級學生會成員們在議曹會上討論了學校的活動安排,以及如何改善同學們的學習環境。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在大家的議曹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活動方案,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決定全力支持。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你將全面了解到“議曹”這個成語的起源、基本含義、詳細解釋、使用場景,以及記憶方法。希望這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