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事
基本解釋
(1).王命差遣的公事。《詩·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晉 王讚 《雜詩》:“王事離我志,殊隔過商參。” 宋 張孝祥 《題朱元順浯溪圖》詩:“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會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高亨 注:“從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賞,是無成有終。”《禮記·喪大記》:“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 孫希旦 集解:“王事,謂朝聘、會盟、征伐之事。”《南史·劉悛傳》:“ 劉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歿王事。”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在 商 朝統治的區域里……王和國家是一體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國家事務都被稱為‘王事’。”
成語(Idiom):王事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政務,也泛指與國家有關的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事源于古代中國的君主制度,王指的是君主,事指的是政務。成語王事的基本含義是指國家政務,包括國家的軍事、外交、經濟、法律等方面的事務。現在也常用來泛指與國家有關的事務,例如政府的決策、國家的大事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王事一詞在書面語和正式場合中常被使用。可以用來描述國家政務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團體處理國家事務的能力和才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王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國家的政務是由君主負責處理的,君主需要處理各種與國家有關的事務,包括軍事、外交、經濟等方面。因此,王事一詞就形成了指國家政務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王事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王”和“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忙于王事,很少有時間休息。
2. 這個政府處理國家的王事非常得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王室和國家事務相關的圖像聯想來記憶成語王事。例如,想象一個君主坐在王座上處理各種國家事務,這樣可以形象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君主制度和國家政務,以及現代國家的政務管理體系。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國家事務相關的成語,如“國事”、“朝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為國家的王事做貢獻。
2. 初中生:政治課上,老師講解了國家的王事,我們要了解國家的發展和變化。
3. 高中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們應該關注國家的王事,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學習專業知識,為將來能夠參與國家的王事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