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基本解釋
◎ 馬力 mǎlì
[horsepower] 功率單位,1馬力等于每秒鐘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英文翻譯
1.horsepower; soup
2.【計】 horse power
3.【醫】 H. P.; horse-power
4.【經】 horse power
詳細解釋
(1).馬的力量。《荀子·哀公》:“歷險致遠,馬力盡矣。” 宋 梅堯臣 《疲馬》詩:“當須量馬力,始得君馬全。”《孽海花》第三三回:“﹝ 林義成 ﹞拉了一匹馬,依著 徐驤 去的路,加緊了馬力追上去。”
(2).能力,能量。 朱劍 《青石堡·穩坐船頭》:“﹝他﹞也承認, 青石堡 里有壞人;沒有人穿針引線, 耿嘉全 是沒有這么大‘馬力’的。”
(3).方言。迅速。 老舍 《駱駝祥子》六:“我現在用著的人太懶,他老是不管擦車,雖然跑得也怪馬力的。”一本作“ 麻利 ”。
(4).功率單位。1馬力等于每秒鐘把75千克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巴金 《家》二八:“一只汽艇正開足了馬力從后面追來。”
成語(Idiom):馬力
發音(Pronunciation):mǎ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的力量,比喻人的力量或物體的動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力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源自于馬的力量。馬作為一種強大的動物,具有強大的力量和速度,因此馬力成為了衡量動力的一個標準。在成語中,馬力常常用來形容人的力量或物體的動力,表示強大、有力或高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力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的力量、能力或物體的動力。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工作努力、效率高,也可以用來形容一臺機器或汽車的動力強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力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馬是古代交通工具和農耕工具的主要動力來源,馬力也被用來衡量車輛或農耕工具的動力大小。隨著時代的發展,馬力逐漸成為了衡量動力的一個標準,后來衍生出了引申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馬力”,沒有固定的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簡直是個馬力十足的人。
2. 這輛汽車的馬力很大,爬山輕松。
3. 她的歌聲充滿了馬力,讓人聽了有一種力量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馬的力量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匹強壯的馬在奔跑時所表現出的力量和速度,將馬力與人的力量或物體的動力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力量相關的成語,如“力大無窮”、“力不從心”等,以擴展對中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跑步的時候像匹馬,跑得非常快,真是馬力十足。
2. 初中生:這輛自行車的馬力不夠大,上坡的時候特別吃力。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馬力,讓人聽了很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