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釁
基本解釋
逃亡的征兆。《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階者,知人也,不在 程鄭 ,其有亡釁乎?不然,其有惑疾,將死而憂也。” 孔穎達 疏:“ 程鄭 身有罪禍,懼奔亡之釁。” 楊伯峻 注:“亡釁,逃亡之跡象。”
成語(Idiom):亡羊補牢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yáng bǔ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出了問題后,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可以彌補之前的損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羊補牢是一個比喻,亡羊指的是羊丟失或者被盜,補牢指的是修補羊圈。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當羊丟失或者被盜時,及時修補羊圈可以防止更多的損失。引申開來,亡羊補牢也用來形容在事情出現問題后,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可以彌補之前的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羊補牢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提醒人們,要及時處理問題,不要等到事情變得更糟糕才采取行動。在工作、學習、家庭等各個領域中,都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及時處理問題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農民。據說,有一天這位農民的一只羊跑了出去,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找回這只羊。幾天后,他又丟了一只羊,這次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修補了羊圈,以防止更多的羊丟失。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及時采取措施來解決問題,不要等到事情變得更糟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羊補牢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出了問題要及時處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2. 這個項目出現了一些困難,我們應該及早采取措施,亡羊補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亡羊補牢與及時處理問題的重要性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聯想。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農民,有一天發現羊丟失了,然后想象自己及時修補羊圈,防止更多的羊丟失。通過這個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新聞等來了解更多關于亡羊補牢的應用場景和實際案例。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亡羊得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忘記帶作業本了,但是我想起了亡羊補牢,所以我回家拿了作業本。
2. 初中生:我考試前沒有好好復習,但是我意識到了亡羊補牢的重要性,所以我加班加點地復習了一整晚。
3. 高中生:我在選大學專業時沒有仔細考慮,但是我知道亡羊補牢,所以我重新調整了自己的選專業計劃。
4. 大學生:我在實習期間犯了一個錯誤,但是我知道亡羊補牢可以彌補之前的損失,所以我主動承認錯誤并提出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