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洗手奉職
發音(Pronunciation):xǐ shǒu fèng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在離職前,自愿放棄權力,恪守職責,不再干涉公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洗手奉職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即位后,派人請教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國君有道而后臣下才能有所奉行。”昭公聽后很高興,但他不愿意聽從孔子的建議,于是孔子說:“臣請洗手而去。”意思是寧愿放棄權力也不干涉公務。這個成語后來成為一個形容官員自愿離職,不再干預政務的典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洗手奉職一般用來形容官員在離職前放棄權力,不再干涉公務。也可以用來形容任何人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自愿放棄自己原有的權益,不再干預或干涉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洗手奉職的故事起源于孔子和昭公的對話。孔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昭公,國家需要有道德高尚的君主來治理,而君主也應該尊重臣下的建議和意見,不干涉公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洗手奉職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洗手”、“奉”和“職”。其中,“洗手”表示放棄權力,“奉”表示恪守,“職”表示職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離職前洗手奉職,不再插手公司的運營。
2. 這位官員在退休前洗手奉職,不再干預政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洗手奉職與一位官員在離職前洗手的形象聯系起來,表示他放棄權力,不再干預公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可以深入學習《論語》和《孟子》等經典著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以后要學好知識,當一個洗手奉職的好學生。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自律,洗手奉職地完成作業。
3. 高中生:考試期間,我要洗手奉職,不再被其他事情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