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正
基本解釋
(1).古官名。五行官之一。《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姓氏,封為上公,祀為貴神……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
(2).指古代主管水利事務的官員。《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為民師而命以民事”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冬官為水正。”
(3).五行學說謂水為主宰。《淮南子·天文訓》:“故五月火正,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陰勝。” 高誘 注:“水正,水王也,故陰勝也。”
成語(Idiom):水正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正當、合理、恰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水”表示水流順暢,第二個字“正”表示正確、合理。水正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的狀態或行為符合正常、合理的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水正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得體,符合社會道德規范;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運行流暢、沒有問題。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工作態度認真,做事情合乎規章制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系統或機器的運行正常,沒有故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水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六十九·魏其武安侯列傳》中,原文是“水正不犯坎,山正不犯乾”。這句話的意思是水流不犯坎,山勢不犯乾,比喻事物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不違背自然規律。后來,人們將其中的“水正”引申為人的行為符合正常、合理的規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水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字面意思是水流順暢、正確。在成語中,水正的意義被引申為事物正當、合理、恰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水正,受到了大家的贊賞。
2. 這個系統的運行一直很水正,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水正”這個成語與水流順暢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清澈的溪流順暢地流過山谷。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水正”相關的成語,例如“水落石出”、“水到渠成”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水正的同學一起玩,他們總是很懂規矩。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水正的人,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3. 高中生:在社會上,我們應該做一個水正的公民,遵守法律法規。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有水正的行為準則,做到誠實守信。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