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滾
基本解釋
(1).猶疾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 幕府山 蠟檄星馳, 五馬渡 樓船飛滾。”亦指飛快地滾動。 王汶石 《大木匠》:“大籃子飛滾得丈把遠。”
(2).猶沸滾。 明 馮夢龍 《掛枝兒·癢》:“便潑上飛滾的熱湯也,只討得外面皮兒的苦。”
成語(Idiom):飛滾(fēi gǔn)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g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迅速旋轉、滾動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滾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以高速旋轉、滾動的方式移動。它常常用來描述某物快速轉動的狀態或動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滾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思維的快速轉變。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學作品、演講或寫作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西游記》中,原文是“金箍棒極力飛滾”。故事中,孫悟空使用金箍棒時,棒子會以極快的速度旋轉和滾動,形成飛滾的狀態。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形容物體以高速旋轉、滾動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滾由兩個字組成,前面的字“飛”表示快速、迅猛的動作,后面的字“滾”表示旋轉、滾動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球飛滾著滑過球場,進入球門。
2. 他的思維像一塊飛滾的石頭,轉換得非常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飛滾”這個成語與物體快速旋轉、滾動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飛速滾動的小球,或者孫悟空手中的金箍棒迅速旋轉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文學作品或文章,了解更多使用“飛滾”成語的場景和情境。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飛奔”、“飛馳”等,來擴大對形容快速動作的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鳥飛滾著飛過天空,好像在跳舞。
2. 初中生:籃球在空中飛滾著進了籃筐,得分了!
3. 高中生:風暴過后,樹枝在地上飛滾,狼狽不堪。
4. 大學生:在比賽中,他的思維像一塊飛滾的石頭,轉變得非常快。
5. 成人:他的想法飛滾般地產生了變化,一會兒想這樣,一會兒又想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