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針
基本解釋
舊俗七夕婦女穿針乞巧所用的針。《西京雜記》卷一:“ 漢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開襟樓 。”《太平御覽》卷三一引南朝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七夕,婦人結綵樓,穿七孔針……以乞巧。”
成語(Idiom):七孔針
發音(Pronunciation):qī kǒng z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才思敏捷,言辭犀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孔針是指一種針眼有七個孔的繡花針,由于針眼多,線穿針時需要較高的技巧和敏捷度。這個成語比喻說話或寫作時思路敏捷,言辭犀利,能夠言簡意賅地表達出精確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筆好,辭藻華麗的文章或者能言善辯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思維敏捷的人,能夠迅速理解和回應他人的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七孔針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推測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繡花技藝有關。繡花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之一,需要繡工們有高超的技巧和敏捷的手眼協調能力。因此,把繡花針的針眼多,線穿針時需要敏捷的技巧比喻為言辭敏捷,思維敏銳的才能,就形成了“七孔針”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七孔針”,表示敏捷才思;修飾部分是“言辭犀利”,強調了思維敏捷的表達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論技巧如同七孔針一般,鋒芒畢露。
2.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七孔針,每個觀點都簡明扼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七孔針”與思維敏捷、言辭犀利聯系起來,可以用這個成語的含義來形象地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才思敏捷、言辭犀利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出口成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像七孔針一樣,句子簡潔有力。
2. 中學生:他的辯論能力真是七孔針,每個觀點都說得非常清楚。
3.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邏輯思維非常七孔針,每個段落都緊扣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