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國
成語(Idiom):敗國(bài guó)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遭受外敵侵略或內亂而被摧毀、滅亡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國一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國家在戰爭或內亂中遭受重大失敗,導致國家的崩潰和滅亡。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政治、軍事或經濟上的失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敗國一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國家在戰爭、政治動蕩或經濟危機中的失敗。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組織在某個領域中的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敗于劉邦后的情景:“乃自彭城西南走,東至陽夏,南過洞庭,北越淮,西渡河,欲走彭城。至彭城,民或曰楚敗矣,且吳楚已并,殆無復王者矣。”項羽敗國的消息傳到彭城,人們紛紛議論著楚國的失敗和吳楚兩國的合并,認為再沒有王者了。后來,人們用“敗國”來形容一個國家的失敗和滅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敗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經歷了長期的戰爭,最終陷入了敗國的境地。
2. 在經濟危機中,許多公司都面臨著敗國的危險。
3. 他的軍隊在戰場上連戰連敗,最終導致了他的敗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敗國”與失敗和滅亡的概念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家在戰爭中遭受重大失敗,最終導致了它的滅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敗國相關的歷史事件和國家滅亡的原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失敗和滅亡相關的成語,如“覆滅”、“灰飛煙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國家因為戰爭失敗,最終淪為了敗國。
2. 初中生: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許多敗國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了戰爭的可怕。
3. 高中生:在經濟危機中,許多國家都面臨著敗國的風險,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避免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