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
成語(Idiom):舉國
發音(Pronunciation):jǔ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全國一致地、全體國民一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全國上下一致、共同努力或全體國民齊心協力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場景,也可用于形容全國人民對某個事件或事物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書·劉昱傳》中。當時,劉昱在位時,北方的北魏國強盛,南方的南梁國相對較弱。為了抵御北魏的侵略,南梁國決定集結全國的力量,全體國民齊心協力,舉國抵抗北魏。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舉”和“國”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全國人民舉國同心,共同戰勝了困難。
2. 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得如此迅速,離不開全體國民的舉國之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舉國”與“全國一致”、“全體國民一起”等詞語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全國人民舉起自己的國家,共同努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國家、團結、努力等相關的成語,如“團結就是力量”、“眾志成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要舉國同心,共同保護環境。
2. 初中生(13-15歲):在面對災難時,我們要舉國抗災,共同渡過難關。
3. 高中生(16-18歲):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我們要舉國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 大學生(19-22歲):面對挑戰,我們要舉國同心,共同為實現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