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散
成語(Idiom):逃散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逃離散開,形容人群或事物四處分散或離開原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逃散是指人群或事物從原本的集中狀態分散或離開,通常是因為恐懼、驚慌或受到威脅而導致的。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或事物在面對危險或困難時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逃散常用于形容人群在緊急情況下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散開或分散的情況。例如,火災發生時,人們會逃散;戰爭爆發時,人們會逃散到安全地區;風暴來臨時,樹葉會逃散。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任何需要表達人群或事物分散離開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逃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故事講述了屈原被秦國逐出,他的朋友賈生為了掩護屈原的逃亡,故意將車輛散開,讓人們以為他們在逃避秦國的追捕。后來,逃散一詞逐漸引申為人們在逃離危險時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逃散是由動詞“逃”和動詞“散”組成的,表示人或事物離開或分散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火災發生時,人們紛紛逃散,只留下一片狼藉。
2. 戰爭爆發時,村民們逃散到了山區,希望能躲過戰火的摧殘。
3. 風暴來臨時,樹葉被狂風吹得四處逃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人群在緊急情況下四散逃離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火災發生時,人們驚慌失措地逃離現場,這樣可以幫助記住逃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逃散相關的成語,如“四散奔逃”、“逃之夭夭”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逃散相關的詞語和短語,如“逃跑”、“溜走”、“逃避”等,以豐富對逃散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學校發生火災時,同學們都逃散到操場上。
2. 初中生:戰爭爆發時,人們紛紛逃散到了安全地區。
3. 高中生:颶風來臨前,居民們紛紛逃散到了避風的地方。
4. 大學生:地震發生時,學生們在校園里逃散,確保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