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wú shì chù ㄧ ㄨˊ ㄕㄧˋ ㄔㄨˋ一無是處(一無是處)
◎ 一無是處 yīwú-shìchù
[be a bundle of negatives;without a single virtue] 沒有一點對的地方
詞語解釋
yī wú shì chù ㄧ ㄨˊ ㄕㄧˋ ㄔㄨˋ一無是處(一無是處)
沒有一點對的地方;毫無長處。 毛澤東 《矛盾論》三:“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因為沒有這種研究態度,所以弄得一無是處。” 丁玲 《松子》:“他在她眼中,一無是處。”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無是處
成語(Idiom):一無是處
發音(Pronunciation):yī wú shì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毫無價值、一點兒好處也沒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某人或某事完全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毫無益處,一丁點兒好處也沒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缺點、不足之處,表示非常嚴重,毫無可取之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載:齊國有一個叫做季札的人,他是個無能之輩,毫無才干可言。有一次,季札去拜訪當時齊國的宰相晏嬰,晏嬰在季札離去后對其他人說:“季札一無是處。”這句話后來被人們引用為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毫無價值、一點兒好處也沒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經理一無是處,做事不負責任,團隊成員都對他不滿。
2. 這本書雖然厚重,但內容一無是處,浪費了我很多時間。
3. 這個學生考試成績一無是處,連基本的知識都不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無是處”拆解成“一無”和“是處”兩部分記憶,其中“一無”表示“沒有”,“是處”表示“好處”。通過對這兩部分的記憶,可以幫助記憶整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一無是處”意思相近的成語,如“一無所長”、“一無所有”等。同時,可以學習與“一無是處”相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真糟糕,一無是處。
2. 初中生:這個游戲太無聊了,一無是處。
3. 高中生:這個人的能力太差了,一無是處。
4. 大學生:這部電影沒有任何創新點,一無是處。
5. 成年人:這個產品的質量太差,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