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說
基本解釋
游說。 漢 陸賈 《新語·本行》:“歷説諸侯,欲匡帝王之道,反天下之政。”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若然者, 主父偃 、 公孫弘 對策不升第,歷説而不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蘇秦 歷説壯而中, 李斯 自奏麗而動。”
一一陳述。《東觀漢記·光武紀》:“﹝ 漢 兵﹞聞 尋邑 兵盛,皆怖,帝歷説其意為陳大命,請為前行。”
成語(Idiom):歷說(lì shuō)
發音(Pronunciation):lì s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上的傳聞或傳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說是指歷史上流傳的一種傳聞或傳說,通常指的是沒有確鑿證據支持的故事或消息。這些歷說可能是虛構的,也可能是基于一些真實事件或人物的變形而來。歷說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人物的傳聞或傳說,并強調其不可靠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歷說常常用在討論歷史事件或人物的可信度時,用來表達對某些傳聞或傳說的懷疑或否定態度。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沒有確鑿證據的謠言或八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沒有現代科技的便利,信息傳播往往依靠口耳相傳。因此,很多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真實性往往難以確定,而流傳下來的往往是各種傳聞和傳說。這就形成了歷說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前一個字是“歷”(lì),后一個字是“說”(shu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歷說并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我們不應該輕易相信。
2. 歷史上關于這個人物的種種歷說,令人難以辨別真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歷史書前面說著一些不可信的故事,表示歷說的不可靠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可以深入研究一些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真實性,并了解其中的傳聞和傳說。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歷說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到了一個歷說,說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里有個鬼。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辨別歷說和真實的歷史事件。
3. 高中生:這本書中關于這個歷史人物的歷說太多了,我不知道該相信哪個。
4. 大學生:我在研究這個歷史事件時發現了一些有關歷說的資料,這讓我更加懷疑事件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