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
成語(Idiom):角黍 (jiǎo shǔ)
發音(Pronunciation):jiǎo s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品德高尚,行為正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角黍,古代祭祀時用來供奉神靈的一種精選的谷物。角黍在古代被認為是最高貴、最純潔的食物。因此,成語“角黍”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具有崇高的道德標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有高尚品德的人,也可用于自我要求或自我評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春秋時期的宋國國君宋襄公有一天出巡,途中遇到一位老農正在耕地。宋襄公好奇地問老農正在種植什么作物,老農回答說:“這是角黍,是用來祭祀神靈的谷物。”宋襄公聽后非常欣賞老農的高尚品格,于是贊美說:“你種植的不僅是角黍,更是高尚的品德。”從此,成語“角黍”就用來形容人的高尚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角黍的品德,深受大家的尊敬。
2. 這位老師言行舉止都如角黍一般,給學生樹立了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角黍”比作珍貴的谷物,同時與高尚的品德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高尚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君子之交淡如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角黍,她總是教我們做正確的事情。
2. 小學生:我希望長大后能像爺爺一樣,成為一個角黍。
3.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成為角黍。
4. 高中生:他的行為舉止始終如一,堪稱角黍。
5.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樹立角黍的品德,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