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節
基本解釋
(1).樂于儉約。《易·節》:“甘節,吉。” 高亨 注:“節,儉也。甘節,以節儉為甘也。”
(2).指樂于儉約的美德。 章炳麟 《五朝學》:“濟 江 而東,民有甘節,清劭中倫,無曩時中原媮薄之德。”
成語(Idiom):甘節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甘愿舍棄個人私利,奉獻公共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甘節意為甘心情愿地舍棄個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這個成語強調個人能夠以公共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甘節常用于贊美那些不計較個人得失,追求公共利益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志愿者、慈善家、社會公益活動的參與者等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甘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魏策》。當時,魏國的大將軍白起征戰沙場,他的兒子白春侯也跟隨出征。在一次戰斗中,白起的軍隊被敵軍圍困,白春侯為了救父親,主動投降敵軍。后來,白起成功逃脫,并回到魏國,但他的兒子卻被敵軍殺害。白起得知兒子的犧牲后,深感悲痛,但他沒有因個人私利而報復敵人,而是繼續為國家效力,展現了甘愿舍棄個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的高尚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甘節是由“甘”和“節”兩個字組成的,其中,“甘”表示甘愿、心甘情愿,“節”表示舍棄、放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甘節精神,毫不猶豫地捐出了全部的積蓄。
2. 這個志愿者團隊的成員都具有甘節的品質,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社區服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甘”字與“甘愿”聯系起來,表示愿意;而“節”字可以與“舍棄”聯系起來,表示放棄。將這兩個含義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記住甘節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甘節相關的成語,如“舍己為人”、“忘我救人”等,這些成語都強調了個人舍棄私利,關注公共利益的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像爸爸媽媽一樣,用甘節的精神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要積極參與,展現甘節的品質。
3. 高中生:作為未來的社會建設者,我們應該具備甘節的精神,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