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憤
成語(Idiom):憂憤
發音(Pronunciation):yōu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憂憤是指內心充滿憂憤之情,形容對社會不公、不平等或不公正現象感到憤怒和悲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憂憤由“憂”和“憤”兩個字組成。憂指憂慮、擔心,憤指憤怒、氣憤。憂憤一詞指的是內心感到憂慮和憤怒,對社會不公平和不正義的現象感到悲傷和憤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憂憤多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對社會不公、不平等的現象感到悲傷和憤怒的情緒。可以用于討論社會問題、不公平待遇、不正義的行為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憂憤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憂憤于心,不敢忘也。”這句話是描述齊國公子糾對周朝的不公平對待感到憂憤不已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憂憤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社會不公的現象感到憂憤不已。
2. 在面對貧困和不公平時,我們應該保持憂憤的心態,積極尋求改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憂憤”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面對社會不公時,內心充滿憂慮和憤怒的情緒,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憂憤情緒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如詩詞、小說等。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憂慮、憤怒、不公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班級不公平的事情感到憂憤。
2. 初中生:他憂憤地表示不滿,因為他覺得老師對他不公平。
3. 高中生: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我內心充滿了憂憤。
4. 大學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社會的不公平,減少人們的憂憤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