骾直
成語(Idiom):骾直(gēng zh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gēng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行正直,堅定不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骾直原指馬匹奔跑時的姿態(tài),形容馬匹直立而直奔的樣子。后來引申為形容人的品行端正,堅定不移,不偏不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稱贊人的品德高尚,堅持正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嬰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戰(zhàn)國時期,韓國有一位名叫韓嬰的官員,他擔任韓國的宰相期間,一直以廉潔正直而著稱。有一次,韓嬰的兒子因犯罪被判處死刑,但韓嬰并沒有利用自己的職權干預。他說:“即使是我韓嬰的兒子,也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這個故事傳揚開來,后來人們用“骾直”來形容像韓嬰一樣的正直、堅定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骾直的人,從不做任何違法亂紀的事情。
2. 這位領導干部品行骾直,深受群眾的信任和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骾直”的發(fā)音與“更直”的發(fā)音相似,表示一個人的品行更加直率、堅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與正直、廉潔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忠誠正直”等。
2. 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歷史故事,了解更多關于正直品行的事例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骾直的好孩子,不做壞事。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特別骾直,從來不作弊。
3. 高中生:我覺得這個政治家非常骾直,一直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4. 大學生:在大學,我們要培養(yǎng)骾直的品質(zhì),做一個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人。
5. 成年人:公司的領導要求我們做事要骾直,不能為了私利而損害公司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