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腹心之疾
發音(Pronunciation):fù xīn zhī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病痛或矛盾,比喻內部的隱患或矛盾不容忽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腹心之疾原指身體內部的病痛,后來引申為指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病痛或矛盾。這個成語含有警示的意味,提醒人們要時刻關注自己內心的問題,及時解決內部存在的隱患或矛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組織、團隊或個人內部存在的問題或矛盾,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內心的病痛或隱患。可以用于寫作、演講、討論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韓延壽傳》中有一則故事。韓延壽是西漢末年的一個官員,他擔任中郎將時,曾經在給皇帝上書時寫了一篇文章,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內部存在的隱患和矛盾的擔憂。文章中有一句話:“腹心之疾,不可不除。”后來,人們將這句話中的“腹心之疾”作為一個成語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字組成,為形容詞+名詞+之+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內部存在著一些腹心之疾,需要及時解決。
2. 他們一直忽視了自己內心的腹心之疾,結果導致了很大的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身體內部有一個隱藏的病痛,這個病痛就是腹心之疾。可以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內部矛盾和隱患相關的成語,如“心病難醫”、“病入膏肓”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內心有一個腹心之疾,就是害怕黑暗。
初中生:班級的腹心之疾是學習氛圍不濃厚。
高中生:在高考前,學生們內心都有一個腹心之疾,就是考試成績。
大學生:大學里的腹心之疾是就業壓力和未來規劃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