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子
基本解釋
宋 代記述官員政跡功過以備考課升降之用的本子。《宋史·選舉志六》:“諸州掾曹及縣令、簿、尉,皆戶部南曹給印紙、歷子,俾州郡長吏書其績用愆過,秩滿,送有司差其殿最。”《宋史·選舉志六》:“應監司郡守朝辭日,別給歷子。如薦賢才為幾人,若為治錢穀,若為理獄訟,興某利,除某害,各為條目,使之黽勉從事。”
宋 制,料糧院掌發俸祿,有料錢錄,據狀注明各官授官日月,發給本人,憑以赴戶部領支俸錢。 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七:“ 伊川先生 在講筵,不曾請俸,諸公遂牒戶部,問不支俸錢。戶部索前任歷子,先生云:‘某起自草萊,無前任歷子。’”
成語(Idiom):歷子
發音(Pronunciation):lì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的記錄或記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子是由“歷”和“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歷”指的是歷史,表示過去的時間;“子”指的是記錄或記載,表示將歷史事件記錄下來。歷子的基本含義是指對歷史進行記錄和記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歷子常常用來形容對歷史事件進行詳細記錄和記述的行為。它可以用于描述歷史學家、編年史作者等人的工作,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歷史事件進行研究和整理的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一書。《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遷撰寫于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91年之間。在《史記》中,司馬遷用“歷子”來表示對歷史的記錄和記載。后來,歷子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對歷史的詳細記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子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是一部精心編寫的歷子,詳細記錄了中國古代的歷史事件。
2. 他是一位著名的歷子家,專門研究古代文獻和歷史記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歷子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歷史學家,拿著一本厚厚的書在記錄歷史事件,這樣就能夠記住歷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歷史,了解更多有關歷史記錄和記載的方法和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歷子,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歷子,記錄我們班級的重要事件。
3. 高中生:歷子是歷史學家必備的技能,只有通過詳細記錄和記載,才能真正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