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鉢
基本解釋
見“ 擊鉢催詩 ”。
成語(Idiom):擊鉢
發音(Pronunciation):jī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敲打佛教的木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鉢是佛教中一種特殊的儀式動作,指的是敲打木魚的聲音。在佛教寺廟或修行場所,僧侶們會用木魚敲打出特定的節奏,以幫助他們專注和冥想。因此,擊鉢也象征著對佛法的尊重和虔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鉢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個場合或事情上表現出極大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毫不猶豫地付出努力和奮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鉢一詞最初出現在佛教經典《法華經》中。在經文中,佛陀講述了一個關于一個勇敢的弟子的故事。這個弟子為了守護佛法,不惜與惡勢力搏斗,最終取得了勝利。他的勇氣和決心被形容為“擊鉢”,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鉢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擊”和名詞“鉢”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像擊鉢一樣堅定,絕不退縮。
2. 這個年輕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惜擊鉢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鉢的發音與“激勃”進行聯想,激勃表示充滿激情和決心。通過聯想擊鉢的發音和激勃的意思,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佛教和其它佛教儀式感興趣,可以深入學習佛教的歷史和文化,了解更多關于佛教儀式和修行方法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面對數學難題時,我要像擊鉢一樣堅定,不放棄。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在籃球比賽中擊鉢發揮,幫助隊友取得勝利。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會像擊鉢一樣刻苦復習,爭取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