絿政
成語(Idiom):絿政
發音(Pronunciation):qiú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政治權力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不受制衡和監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絿政源自《漢書·卷三十七·霍光傳》中的故事。霍光是西漢時期的重要官員,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將政治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不允許其他人參與和監督政務,形成了“絿政”的局面。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政治權力集中、不受制衡和監督的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組織、機構或國家的政治權力過于集中,沒有有效的制衡和監督機制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些人或團體濫用權力,不顧大眾利益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卷三十七·霍光傳》中記載了霍光集中政治權力的故事,成為絿政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絿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絿”是動詞,表示集中、聚攏的意思;“政”是名詞,表示政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政府已經形成了絿政的局面,需要進行權力制衡和監督。
2. 領導者濫用職權,導致了絿政現象的出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絿”字的上半部分看作是一把手,表示權力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不受制衡和監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政治權力相關的成語,如“權謀”、“權衡”等,以加深對政治和權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國家的政府應該避免絿政,要讓更多的人參與決策。
初中生:我們要關注政治,避免出現絿政的現象,保障人民的權益。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監督和制衡機制,防止絿政現象的出現。
大學生:絿政是一種政治病態,需要通過改革建立健全的制度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