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足僧
基本解釋
即白足和尚。 清 吳偉業 《夜游虎丘千人石》詩:“碧樹朱闌白足僧,相攜 劉尹 與 張憑 。”參見“ 白足和尚 ”。
成語(Idiom):白足僧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zú s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沒有經受過嚴格修行,卻自命清高、自以為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足僧源于佛教,佛教徒為了追求靈性境界,通常會經受嚴格的修行,其中包括赤腳行走以示虔誠。而白足僧則是指沒有經受過嚴格修行的人,卻自以為修行有成,自命清高、自以為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沒有真正經歷過困難或挫折,卻自以為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人。可以用于貶低那些自負、自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足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佛教故事。故事中,有一位修行者自命清高,自以為修行有成,卻沒有經受過真正的困難和磨練。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真正經受過苦難的修行者,后者的腳上已經磨得血肉模糊。修行者看到后,自愧不如,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白足僧,沒有真正的修行經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沒有經歷過艱苦的工作,卻總是自以為是,真是個白足僧。
2. 這個人從來沒有做過實際的工作,卻總是對別人指手畫腳,真是個白足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足僧”形象化為一個穿著白色袈裟的僧人,腳上赤裸著白色的足部。你可以通過想象這個形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佛教修行和僧侶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白足僧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自以為是,從來不聽別人的建議,真是個白足僧。
2. 初中生:這個同學從來不努力學習,考試成績卻總是自以為是,真是個白足僧。
3. 高中生:她雖然沒有參加過任何社會實踐,卻總是對社會問題發表自以為是的看法,真是個白足僧。
4. 大學生:他雖然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卻總是對工作流程指手畫腳,真是個白足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