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訓
成語(Idiom):旁訓(páng xùn)
發音(Pronunciation):páng x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旁敲側擊地教訓或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旁訓是一個由“旁”和“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旁訓的意思是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給予教訓或批評。它強調的是不直接表達意見或指責,而是通過暗示或間接的方式表達觀點。旁訓的目的是引起對方的思考和反省,以達到教育的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旁訓常常用于批評他人的行為或提醒他人注意問題。它可以在職場、家庭、學校等各種場合中使用。例如,當你看到一個同事一再犯同樣的錯誤時,你可以使用旁訓來提醒他注意問題,而不是直接指責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旁訓最早出自《禮記·曲禮上》:“旁訓曰:‘顧諠爾心,無或譏之,亦無或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謹慎地表達意見,避免過于直接地批評或贊揚他人。后來,這個詞組演變成了成語“旁訓”,用來形容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給予教訓或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旁訓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旁”和“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的錯誤進行了旁訓,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2. 她總是善于用旁訓的方式提醒我們注意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旁訓”與“旁敲側擊”這個概念聯系起來記憶。旁訓就像是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給予教訓或批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旁訓”外,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如“拐彎抹角”、“含蓄”等,它們都強調了通過間接或暗示的方式表達意見或觀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通過旁訓的方式提醒我們要遵守課堂紀律。
2. 初中生(12-15歲):他的旁訓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會努力改正。
3. 高中生(15-18歲):老師用旁訓的方式批評了我們的表演,讓我們反思并提升自己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