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
基本解釋
巴 地民間歌曲。 唐 杜甫 《社日》詩:“南翁 巴 曲醉,北雁塞聲微。” 唐 白居易 《發白狗峽》詩:“ 巴 曲春全盡, 巫 陽雨半收。”
成語(Idiom):巴曲(bā qǔ)
發音(Pronunciation):bā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音樂才華非常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巴曲是由“巴”和“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巴指巴蜀,曲指曲藝。巴蜀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地區,以其音樂才華出眾而聞名。曲藝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表演藝術形式,包括相聲、評書、快板等。巴曲形容一個人的音樂才華非常出眾,能夠在音樂或表演方面取得極高的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巴曲可以用來形容音樂或表演領域中的天才或高手。比如,當你想夸獎一個音樂家或演員的才華時,可以說他是一個巴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巴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齊王晃傳》中。當時,齊王晃在魏國的宴會上,聽到巴蜀地區的音樂,非常贊賞。他對身邊的人說:“我聽過了巴蜀的曲藝,才發現原來巴蜀人的音樂才華如此出眾。”從此,巴曲這個成語就開始流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巴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可以說是一個巴曲。
2. 她的表演才華出眾,被譽為巴曲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巴曲與音樂才華出眾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強烈的印象。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演奏樂器或唱歌時,天賦異稟,音樂才華非常出眾,就像一個真正的巴曲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巴蜀地區的音樂文化和曲藝表演形式,可以進一步了解巴曲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鋼琴演奏真棒,他是一個巴曲。
初中生:這位歌手的嗓音太好了,真是個巴曲之才。
高中生:他在音樂領域的成就非常高,堪稱巴曲。
大學生:她的舞臺表演非常出色,被譽為巴曲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