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佪
成語(Idiom):遲佪(chí huǐ)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h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遲延、拖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遲佪指的是行動遲緩、拖延的意思。形容人做事不積極,拖延時間,不能及時完成任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拖拖拉拉,沒有及時完成任務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情況下的拖延,比如遲遲不作決定、遲遲不行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佪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年》:“臣聞遲佪者固不可使與共國,將不可使與治也。”意思是說,遲延拖拉的人是不能與共治國家的,更不用說共事了。成語遲佪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遲佪拖拉,從來不按時完成工作。
2. 這個項目已經遲佪了好幾個月了,我們不能再拖延了。
3. 不要遲佪,趕緊行動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遲佪拆分成遲和佪兩個部分來記憶,遲表示時間上的拖延,佪表示行動上的拖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遲佪相關的成語,比如遲疑、遲疑不決等。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與時間和行動相關的成語,比如時不我待、行動迅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妹妹總是遲佪起床,經常遲到上學。
2. 初中生:他遲佪交作業,老師批評了他一頓。
3. 高中生:我遲佪選大學專業,現在后悔了。
4. 大學生:我遲佪報名參加比賽,錯過了機會。
5. 成人:他遲佪辦理手續,結果耽誤了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