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肱
基本解釋
(1).喻屢遭挫折。 宋 張侃 《歲時書事》詩:“年來三折肱,逢人漫稱好。”
(2).古有“三折肱為良醫(yī)”之語,因以“三折肱”指代良醫(yī)。 宋 黃庭堅 《寄黃幾復》詩:“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成語(Idiom):三折肱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zhé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朋友或親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折肱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犧牲自己的朋友或親人的情節(jié)。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的行為,是一種貶義的形容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折肱通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朋友或親人的人。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政治斗爭中的背叛行為,商業(yè)競爭中的不擇手段,或者個人關(guān)系中的背叛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史書記載,三國時期的蜀國有一位名叫蔣干的將領(lǐng)。蔣干與劉備交好,并且常常幫助劉備。但在劉備攻打東吳的時候,蔣干出賣了劉備,背叛了他的朋友。這個故事成為了“三折肱”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折肱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三”、“折”和“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不惜三折肱,背叛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2. 她為了升職加薪,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三折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折肱”拆解為“三”、“折”、“肱”,并想象一個人折斷自己的手臂來達到目的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故事和成語,以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贏得比賽,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三折肱。
2. 初中生:他為了考取理想的大學,不顧一切,甚至不惜三折肱。
3. 高中生:她為了獲得獎學金,不計后果,甚至不惜三折肱。
4. 大學生:他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三折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