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chū chǒu fàng guāi ㄔㄨ ㄔㄡˇ ㄈㄤˋ ㄍㄨㄞ出丑放乖(出醜放乖)
猶言出乖露丑。 元 耶律楚材 《為石壁寺請信公庵主開堂疏》:“竊以 達磨 昔年,莽鹵截鶴續鳧; 天寧 今日,顢頇證龜作鱉,可憐弄巧成拙,不免出丑放乖。”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出丑放乖
成語(Idiom):出丑放乖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chǒu fàng gu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公眾場合或重要場合舉止失禮、失態,出現丑態尷尬的行為,也形容一個人不受約束,不守規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丑放乖是一個由兩個成語組成的復合成語。其中,“出丑”指的是在公眾場合或重要場合出現失態、失禮的行為,讓人感到尷尬;“放乖”指的是不守規矩,不受約束,任性放縱的行為。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在行為舉止上不受約束,不守規矩,表現出尷尬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或諷刺那些在公眾場合或重要場合表現失禮、失態,舉止不得體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行為上不受規則限制,隨心所欲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楊慎《破幽夢書》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楊大丑的人,他在一個重要的場合出現了尷尬的行為,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后來,人們就用“出丑”來形容這種尷尬的行為。而“放乖”則是指楊大丑平時的不守規矩、任性放縱的行為。因此,將這兩個成語結合起來,形成了現在的成語“出丑放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丑放乖由兩個成語組成,表示一個人在行為舉止上出現尷尬的行為,同時又表現出不守規矩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領獎典禮上表現出丑放乖的行為,讓大家都感到很尷尬。
2. 這個學生平時不守紀律,放乖任性,經常出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公眾場合出現丑態尷尬的行為,同時又表現出不守規矩的狀態,形象地展示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禮儀、行為舉止相關的成語,如“失態尷尬”、“不守規矩”等。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班級表演中出丑放乖,老師很生氣。
2. 初中生:他在學校演講比賽中出丑放乖,讓全校的同學都很尷尬。
3. 高中生:考試時,他出丑放乖,不按規定答題,導致成績很差。
4. 大學生:他在畢業典禮上出丑放乖,讓家長和老師都感到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