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干
基本解釋
喻節操堅貞。 宋 蘇轍 《臣事策》下一:“方今之人,其已改官者有廉隅節干之效,常不若其在州縣之時。”
成語(Idiom):節干(jié gàn)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g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約使用,節省開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干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們在使用資源或金錢時節約和節省的行為。它強調了避免浪費和精打細算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節干來形容一個人具有節儉的品質,善于管理資源,不浪費金錢或物品。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節約使用資源,保護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據說,在古代有一個農民,他非常節約,從不浪費任何東西。有一天,他砍下一棵樹,把樹枝和樹干分開存放,以便將來能夠充分利用它們。他的鄰居對他的做法感到很奇怪,認為他太過小心翼翼。然而,當來了一場大火時,只有這個農民的木材干燥,沒有被燒毀,而其他人的木材都被燒光了。從那以后,人們就用“節干”來形容這位農民的節儉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干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非常節干,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2. 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學會節干,減少浪費。
3. 節干的生活方式能夠幫助我們積累財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節干”與節約和節省這兩個詞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在剪下一棵樹后,將樹枝和樹干分開存放,以便充分利用它們。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住節干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節約和節省感興趣,你可以了解一些關于環保、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管理的知識。你還可以學習如何規劃和管理你的財務,以便更好地節約和節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學會節干,不再亂花我的零花錢。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培養節干的習慣,保護我們的環境。
3. 高中生(16-18歲):節干是一個重要的品質,在大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
4. 大學生(19-22歲):我們應該通過節干來規劃和管理我們的學費和生活費。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節干不僅僅是一個節約金錢的行為,它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資源,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