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恤
基本解釋
◎ 不恤 bùxù
[not worry]
<古>
不顧了
不恤人言
英文翻譯
1.(不顧及; 不顧惜) disregard
詳細解釋
見“ 不恤 ”。
亦作“ 不卹 ”。不憂憫;不顧惜。《書·湯誓》:“我后不恤我眾。” 孔穎達 疏:“我君 夏桀 不憂念我等眾人。”《史記·魏公子列傳》:“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后集·三學之橫》:“雖一時權相如 史嵩之 、 丁大全 不卹行之,亦未如之何也。” 瞿秋白 《豬八戒》:“下棋人常有的事;下得最好,也不恤隨手亂卻,檢入子盒,從新再下。”
成語(Idiom):不恤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顧、不在乎、不關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恤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不顧、不在乎、不關心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人對于他人的痛苦、困難或需求不聞不問,毫不關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恤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那些冷漠無情、不關心他人的人。在社會交往中,我們應該關心他人的困難,給予幫助和支持,而不是漠視他人的需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恤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九年》。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鄉,他的朋友子反勸他說:“國有難,不恤其不遇。”意思是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不關心自己未能得到的榮華富貴。后來,不恤就成為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冷漠無情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恤由“不”和“恤”兩個字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恤”表示關心、顧慮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困境毫不恤心,真是個冷血的人。
2. 這個老板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對員工的困難毫不恤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恤”與“不關心”聯想起來,兩者的意思相似。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冷漠無情的人,對他人的困難毫不關心,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關心、顧慮相反的成語,如“冷漠”、“漠不關心”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恤別人的感受,經常欺負我們。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對別人的困難毫不恤心,只顧著自己玩樂。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些人為了成功不惜不恤他人。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困境,而不是漠視他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