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愆
基本解釋
十種罪愆。詳“ 三風十愆 ”。
成語(Idiom):十愆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q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了十宗罪過,形容罪孽深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愆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夫唯無愆于道者,能無愆于人?!币饧粗挥性诘赖律蠜]有犯過錯誤的人,才能夠對他人沒有過失。后來,十愆被引申為犯了十宗罪過,形容罪孽深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罪行或過錯非常嚴重,無法容忍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學文化著作,其中《覽冥訓》一章講述了人們在生活中應該遵守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十愆這一成語,就是從這一章中引申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愆是由“十”和“愆”兩個漢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下了十愆之罪,被判處了終身監禁。
2. 這個公司的老板十愆累累,卻還自詡為正直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十愆”與“十宗罪過”進行聯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淮南子》這部哲學文化著作,了解更多關于道德和人生哲學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鉛筆盒,犯了十愆之罪。
2. 初中生:他作弊被老師發現了,犯了十愆之罪。
3. 高中生:他偽造了證件,犯了十愆之罪。
4. 大學生:他貪污了公款,犯了十愆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