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ǐ shàng wǎng lái ㄌㄧˇ ㄕㄤˋ ㄨㄤˇ ㄌㄞˊ禮尚往來(禮尚往來)
◎ 禮尚往來 lǐshàngwǎnglái
[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 deal with sb. as he deals with you; 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借指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詞語解釋
lǐ shàng wǎng lái ㄌㄧˇ ㄕㄤˋ ㄨㄤˇ ㄌㄞˊ禮尚往來(禮尚往來)
謂禮以相互往來為貴。《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李昂》:“ 權 ( 李權 )拱而前曰:‘夫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鄙文不臧,既得而聞矣,而執事昔有雅什,嘗聞於道路,愚將切磋可乎?’”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禮尚往來
成語(Idiom):禮尚往來
發音(Pronunciation):lǐ shàng wǎng l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在人與人之間互相禮貌待人,以回報對方的善意和友好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指的是禮節、禮貌;往來,指的是互相來往、交流。這個成語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并以禮貌的方式回報對方的善意和友好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強調人們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并以禮貌待人。例如,在商務場合,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強調雙方應該互相尊重和友好合作;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教育孩子們要懂得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在社交場合,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衛靈公》中。據說,孔子的弟子子貢在衛國做官時,衛靈公非常禮遇他,送了很多禮物。子貢回到魯國后,也送了很多禮物給衛靈公。孔子聽到后,稱贊子貢說:“禮尚往來,非禮不動。”這個故事強調了禮貌應該是相互的,只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尚往來是一個四字的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國際交往中,我們應該以禮尚往來的態度對待其他國家。
2. 在公司里,同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禮尚往來。
3.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養育之恩需要我們用行動來回報,禮尚往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拆分為兩部分來記憶。禮,代表禮貌;往來,代表互相來往??梢韵胂笤谌伺c人之間的交往中,我們應該保持禮貌,互相來往,以建立良好的關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以德報怨”、“以直報怨”等,來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和回報原則。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生日時收到了很多禮物,所以我要禮尚往來,回送給他們一些小禮物。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課,我們應該禮尚往來,認真完成作業。
3. 高中生:班主任對我們非常關心,我們應該禮尚往來,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并盡力表現。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