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
成語(Idiom):隔山
發音(Pronunciation):gé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地相隔很遠,像隔山一樣遙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隔山是一個用來形容兩地相隔很遠的成語。它形象地比喻了距離遙遠,就像山脈一樣分隔開來,很難相互接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隔山常用于描述兩地距離遙遠,無法直接交流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親人分隔兩地,朋友相隔遙遠,或者兩個地方之間的溝通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隔山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有兩個人住在山的兩邊,由于山勢陡峭,無法直接相見。于是他們用了很長時間才想出一種方法,通過山頂上的信鴿傳遞消息,以此來交流。因此,人們就用“隔山”來形容兩地相隔遙遠,無法直接交流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隔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隔”是動詞,意為分隔、阻隔,“山”是名詞,指山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住在不同的國家,真是隔山之隔。
2. 雖然我們在同一個城市,但因為工作忙碌,我們的時間總是隔山而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隔山”與兩座山脈之間的距離聯系起來,想象兩座山脈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隔山”這個成語,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如“隔岸觀火”、“隔墻有耳”,它們都有著類似的含義,都是形容兩地相隔,無法直接交流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我的爺爺住在另一個城市,我們隔山很遠。
2. 小學生(7-12歲):我和我的朋友住在不同的國家,我們隔山相望。
3. 中學生(13-18歲):因為疫情,我和我的親人已經隔山很久沒有見面了。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國外留學,和家人隔山相望,每天都通過視頻通話來交流。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隔山”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