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虎
基本解釋
◎ 文虎 wénhǔ
[phrase riddles] 用文句做謎面的謎語;有文飾的虎形器具
詳細解釋
(1).虎皮有文采,故稱虎為文虎。《山海經·海外南經》:“ 狄山 , 帝堯 葬于陽, 帝嚳 葬于陰。爰有熊、羆、文虎。” 郭璞 注:“彫虎也。”
(2).有文飾的虎形器具。《后漢書·輿服志上》:“乘輿、金根、安車、立車……文虎伏軾,龍首銜軛。”
(3).燈謎的別稱。以古籍中文句、詩句或人名、地名為謎底的謎語。形容猜謎如射虎難中,故稱。又稱燈虎。
成語(Idiom):文虎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風豪放、氣魄雄偉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文虎”由“文”和“虎”組成。其中,“文”指文人,也就是有才華的人;“虎”指虎狼之勇,也就是勇猛的人。因此,“文虎”這個成語形容的是具有文采和勇氣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中的文風雄奇,也可用于形容人物的才華出眾且有膽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楊慎《道德經注》:“以吾觀之,天下之人皆可為文虎,而不可為武狼也。”意思是說天下之人都可以成為有文采的人,但不能成為勇猛的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的文虎之氣令人嘆為觀止。
2. 他的演講充滿了文虎之風,深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和“虎”分開來記憶。想象一只文人變成了一只勇猛的虎,形象生動,易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風和勇氣相關的成語,如“文質彬彬”和“虎背熊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寫的作文有文虎之氣,老師都夸他寫得好。
2. 初中生:這部小說的作者筆下的主人公是個文虎,他的才華和勇氣都很出眾。
3. 高中生:老師說我的作文需要增加一些文虎之氣,讓讀者更加有代入感。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充滿了文虎之風,讓人深受啟發。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并學習如何正確理解和使用成語“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