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菽
基本解釋
(1).謂半菜半糧,指粗劣的飯食。《漢書·項籍傳》:“今歲飢民貧,卒食半菽。” 顏師古 注:“ 孟康 曰:‘半,五升器名也。’臣 瓚 曰:‘士卒食蔬菜以菽雜半之。’ 瓚 説是也。菽謂豆也。” 唐 元稹 《竹部》詩:“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 周芳容 ﹞連遭喪病,家亦奇貧,筆耕所出不能謀半菽之養(yǎng)。”
(2).指少許之物。《文選·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視若游塵,遇同土梗,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呂延濟(jì) 注:“澆薄之人視之如游塵,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濟(jì)之。”
成語(Idiom):半菽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àn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吃飯時只吃一半的菜肴,比喻只有一點點收獲。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半,表示一半,菽,表示豆類作物。在古代,豆類是一種常見的主食,人們常常把豆類當(dāng)作飯菜的一部分。半菽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吃飯時只吃一半的菜肴,比喻只有一點點收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菽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工作或?qū)W習(xí)的成果不夠豐富,只有一點點的收獲。可以用來表達(dá)對自己或他人的工作或?qū)W習(xí)成果的不滿或不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丞相李斯在一次宴會上,只吃了一半的菜肴而飽餐一頓。他的朋友問他為什么只吃一半的菜肴,李斯回答說:“我只吃一半的菜肴,是因為我只有一半的收獲。”從此,人們就用半菽這個成語來形容只有一點點收獲的情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半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次考試只得了半菽,沒有達(dá)到預(yù)期的成績。
2. 這個項目只完成了半菽,還需要繼續(xù)努力。
3. 雖然努力了很久,但他的努力只有半菽,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菜肴中的豆類只有一半,來表示只有一點點的收獲。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一鳴驚人”、“錦上添花”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這次考試只得了半菽,下次要更加努力。
2. 初中生:雖然我只是一個初學(xué)者,但我不滿足于只有半菽的成果,要爭取更好的表現(xiàn)。
3. 高中生:我在學(xué)習(xí)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還是只有半菽的收獲,感到有些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