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疏
基本解釋
(1).親手書寫奏章。 唐 王維 《送縉云苗太守》詩:“手疏謝明王,腰章為長吏。”《宋史·趙普傳》:“ 普 手疏諫曰:‘伏覩今春出師,將以收復 關 外,屢聞克捷,深快輿情。’”
(2).親筆陳奏。
(3).親筆書寫。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書啟二字》:“帝自手疏與 突厥 書?!?/p>
成語(Idiom):手疏(shǒu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手腳不靈活,動作慢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疏是由“手”和“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手指人的身體部分,疏指不靈活、動作慢拙。手疏形容人的動作笨拙,不靈活,指人的身體協調能力較差,動作遲緩。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在某種技能或動作上的不熟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疏可以用于形容各種不靈活、笨拙的動作。例如,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打籃球時投籃動作慢拙,或者一個人在彈鋼琴時手指不靈活,動作遲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疏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漢語詞匯的意義衍生出來的成語。手疏的意思是指手腳不靈活,動作慢拙,這是人們對于不熟練動作的形象化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游泳比賽中手疏腳亂,沒有取得好成績。
2. 她學習跳舞很用心,但因為手疏腳亂,進步很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手疏這個成語可以通過將手指交叉,然后做出不靈活、慢拙的動作來幫助記憶。同時,可以將手疏與不熟練的動作聯系在一起,形成聯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進一步學習與手疏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可以了解“手忙腳亂”、“手足無措”等類似的成語,它們都與不靈活、笨拙的動作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畫畫的時候手疏,畫得一團糟。
中學生:我在排練舞蹈的時候手疏,總是跟不上其他人的節奏。
大學生:我剛開始學習打籃球,手疏腳亂,但我會努力練習,變得更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