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í rì bìng chū ㄕㄧˊ ㄖㄧˋ ㄅㄧㄥˋ ㄔㄨ十日并出(十日並出)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莊子·齊物論》:“昔者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淮南子·本經訓》:“逮至 堯 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按,《山海經·海外東經》和《大荒南經》、《楚辭·天問》等亦載有此傳說。
(2).比喻暴亂并起。 清 錢謙益 《<陳喬生詩集>序》:“九嬰暴起,十日并出。心窮填海,力盡移山。 原軫 之歸元如生, 霽云 之斷指猶動。”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天津新議續議》:“今以數萬里外,不賓之荒服,一旦馮陵中夏,竟使爝火爭明,十日并出。”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十日并出
成語(Idiom):十日并出(shí rì bìng chū)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rì bìng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了很多事情或很多人同時出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十日并出”源自于《左傳·僖公四年》:“十日而并出。”意為短短十天內發生了很多事情或很多人同時出現。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事物迅速發展或人群集中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時間段內發生了很多事情,或者某個地方同時出現了很多人。可以用來形容會議、活動、事故等突然發生并且人員眾多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國別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成語“十日并出”出自《左傳·僖公四年》一篇。當時,魯國的僖公在位時,十天之內,發生了很多重要事件,眾多人物也同時出現,因此有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十日”和“并出”兩個詞組成。其中,“十日”表示時間的短暫,而“并出”表示事物或人的集中出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最近十日并出,這個城市發生了好幾起重大事故。
2. 這個會議上,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十日并出,共同探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日并出”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首先記住“十日”,表示時間的短暫,然后記住“并出”,表示事物或人的集中出現。可以通過制作關聯圖、編寫聯想故事等方法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人物集中出現相關的成語,如“三天兩頭”、“人山人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學校門口十日并出了好多攤位,我買了好多好吃的。
2. 初中生:這個暑假里,我參加了好幾個夏令營,每個夏令營都有十日并出的活動,非常有趣。
3. 高中生:學校舉辦的招生咨詢會上,各大高校的招生官十日并出,讓我們有機會更全面地了解各個學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