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論
虛論(xū lùn)
發音:xū lùn
基本含義:指空洞無實際內容的言論或觀點。
詳細解釋:虛論是由“虛”和“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虛指沒有實質內容,論指言論或觀點。虛論用來形容某種言論或觀點沒有實質性,只是空洞的、沒有價值的。
使用場景:虛論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的言論或觀點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空洞的。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辯論或爭論沒有實質性,只是在空談而已。
故事起源:虛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四年》中。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問齊國的大夫們:“吾聞先君之時,有虛言之人,吾欲殺之,可乎?”大夫們回答說:“虛言之人不可殺,殺之則無人敢言。”從此,虛論一詞開始被用來形容空洞的言論或觀點。
成語結構:虛論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結構,表示形容言論或觀點的空洞無實際內容。
例句:
1. 他的演講只是一堆虛論,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2. 這篇文章充滿了虛論,沒有任何有價值的觀點。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虛論”這個成語與“空洞的言論或觀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發表一堆空洞無實際內容的言論,形成聯想來記憶。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虛論相關的成語,例如“虛與委蛇”、“虛無縹緲”等。這些成語都與形容言論或觀點的空洞無實際內容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答案太虛論了,根本不對。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有同學提出了一些虛論,讓我們都很困惑。
高中生:在辯論賽中,他的觀點只是一些虛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支持。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結論太虛論了,沒有充分的實證支持。
通過這個學習指南,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虛論”。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