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學
基本解釋
◎ 義學 yìxué
[free private school] 舊時一種免費學校,資金來源為地方公益金或私人籌資
英文翻譯
1.[舊] private or community-run schools charging no tuition; free school
詳細解釋
(1).講求經義之學。《后漢書·儒林傳下·楊仁》:“寬惠為政,勸課掾史弟子,悉令就學。其有通明經術者,顯之右署,或貢之朝,由是義學大興。”
(2).指佛教教義的學說,如般若學、法相學等。《陳書·徐陵傳》:“ 后主 在東宮,令 陵 講《大品經》,義學名僧,自遠云集。”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佛教在 南朝 重義學(講義理),在 北朝 重禪學(坐禪)。”
(3).舊時各地用公款或私資舉辦的免費學校。《新唐書·王潮傳》:“乃作四門義學,還流亡,定賦歛,遣吏勸農,人皆安之。” 清 王韜 《征設鄉義學序》:“義學者,即以補官學之所不及。”
義學(yì xué)
發音:yì xué
基本含義:義學是指學問高尚、有道德原則的學術研究。
詳細解釋:義學強調學術研究的道德原則和高尚品質,追求真理、正義和道德。它要求學者在研究中兼顧道德、倫理和社會責任,以提升學術研究的品質和價值。
使用場景:義學常常用來形容學術研究中追求真理和道德的精神,以及學者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可以用于討論學術研究的品質、道德倫理等方面的話題。
故事起源:義學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學記》中,是指學術研究應該追求真理和道德,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利益。這一概念在后來的文化發展中逐漸深化和擴展。
成語結構:義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
1. 他的研究成果是義學的典范,深受學術界的贊賞。
2. 在義學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真理和道德。
記憶技巧:可以將義學理解為“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學問”,通過理解其基本含義和使用場景來記憶這個詞語。
延伸學習:如果想進一步了解義學的相關內容,可以研究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和學術傳統,以及現代學術研究中的倫理和道德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習義學,做一個有道德的好學生。
2. 初中生:義學要求學者在研究中兼顧道德和倫理。
3. 高中生:學術研究應該追求真理和道德,這是義學的核心價值觀。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我們應該秉持義學的精神,追求高尚的學術品質。
5. 研究生:義學是學術研究的基本原則,要求學者在研究中兼顧道德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