赩然
成語(Idiom):赩然
發音(Pronunciation):xì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神色或表情憤怒而威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赩然一詞由兩個字組成,赩和然。赩的意思是憤怒,然的意思是威嚴。赩然形容一個人憤怒的表情中帶有威嚴,通常用來形容高貴、威嚴的人在憤怒時的神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赩然一詞可以用來形容君王、官員等有權勢的人在憤怒時的表情和神態。也可以用來形容正義的憤怒和威嚴,例如正義的憤怒和威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赩然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中,原文為“赩然肅雍,曾孫甥姪”。其中的“赩然”形容了曾孫甥姪在祭祀時莊重肅穆的表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赩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赩”和副詞“然”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君王赩然,威儀凜凜。
2. 他聽到了不公正的事情,臉上赩然一片,顯得憤怒而威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赩然”與憤怒和威嚴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憤怒的人臉上帶著威嚴的表情,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赩然相關的成語,如“赫然”、“氣憤萬分”等,擴大對表情和情感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生氣地看著我們,眉頭緊鎖,赩然一片。
2. 初中生:當我聽到那個不公平的決定時,我憤怒地瞪著他,臉上赩然一片。
3. 高中生:領導聽到了不負責任的言論,臉上赩然一片,表情嚴肅而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