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危辭聳聽(wēi cí sǒng tīng)
發音(Pronunciation):wēi cí sǒng t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危險,內容夸大,令人震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危辭聳聽是由“危辭”和“聳聽”兩個詞組成的。危辭指的是危險的言辭,聳聽則表示令人震驚,引起注意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言辭危險,內容夸大,令人震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危辭聳聽常用于形容言辭或文章夸大其詞,內容離譜,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震驚。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夸張的宣傳廣告、夸大事實的報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楊修的文學家。他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常常在文章中使用夸張、危險的言辭,以此來吸引讀者的眼球。因此,人們就用“危辭聳聽”來形容他的寫作風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危辭 + 聳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廣告太危辭聳聽了,完全夸大了產品的效果。
2. 他的演講內容危辭聳聽,讓人們都感到震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用夸張的言辭來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震驚,就像是危險的言辭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夸張、夸大的相關成語,例如“夸夸其談”、“夸下海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故事書里的描述太危辭聳聽了,完全不符合現實。
2. 初中生:他的演講內容太危辭聳聽了,根本就不可信。
3. 高中生:這篇報道的標題太危辭聳聽了,內容根本不能支撐這樣的說法。
4. 大學生:這個電影的宣傳海報太危辭聳聽了,完全夸大了電影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