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椎胸頓足
發音(Pronunciation):zhuī xiōng dùn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憤怒或悲痛,心情激動到極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椎胸頓足,椎胸指用拳頭猛擊胸膛,頓足指用力踏地。這個成語比喻內心的憤怒、悲痛等情緒激動到極點,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對不公、不義、不公平的事情感到極度憤怒或悲痛的情緒。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強烈反應。也可以用于形容對自己的錯誤或失敗感到非常懊悔和自責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椎胸頓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故事中,魏公子韓昌痛心疾首地看到國家內外的不公不義,悲憤之情無法抑制,于是他用拳頭猛擊胸膛,用力踏地,形容他內心的憤怒到了極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椎胸頓足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椎”、“胸”、“頓”、“足”分別表示用拳頭猛擊胸膛和用力踏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那個令人痛心的消息,他椎胸頓足,悲痛欲絕。
2. 面對社會不公,我們不能只是椎胸頓足,還要積極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椎胸頓足”與憤怒、悲痛等強烈的情緒連結在一起,形象地想象自己用拳頭猛擊胸膛,用力踏地的畫面,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新聞報道、文學作品或觀看電影、電視劇等多種方式,進一步了解社會問題和個人情感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老師因為我們的不守紀律而生氣,我們椎胸頓足,發誓以后要改正自己的錯誤。
2. 初中生:看到新聞報道中的不公正事件,我們椎胸頓足,希望能夠為正義發聲。
3. 高中生:考試前才發現自己沒有好好復習,感到非常懊悔和自責,椎胸頓足,決心下次一定要努力備考。